1949年5月27日,上海解放,湯恩伯指揮國民黨殘軍撤往台灣。52軍到達台灣後,軍長劉玉章去見陳誠希望能夠得到一些補充。不料陳誠劈頭就說:“52軍在上海撤退時損失太大,已經有名無實,應該立即進行改編。” 劉玉章也是個強脾氣,當即反駁說:“52軍在上海是京滬杭警備總司令的建製,現在雖然到了台灣,但是上峰尚未明確隸屬,陳長官如果對52軍有意見,請去找湯長官(湯恩伯)。” 陳誠見劉玉章居然敢頂撞自己,當即大怒,下令讓52軍去澎湖列島的馬公島駐防。這已經不是陳誠第一次拿52軍開刀了,早在1947年9月,陳誠在就任東北行轅主任後,就撤換了時任52軍軍長的梁愷、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劉玉章等人。 蔣介石麵前的紅人,被稱為“小委員長”的陳誠,為何屢屢跟52軍過不去呢?這就要從陳誠和52軍的老軍長關麟征的恩怨說起了。 陳矮子還不如曹萬順 前排左二:關麟征 關麟征和陳誠的恩怨是從1928年開始的,這一年蔣介石將陳誠調到了新組建的11師任副師長,關麟征也調去該師任69團團長。 11師的師長是福建軍閥曹萬順,陳誠到任後,授意該師的黃埔軍官暗中聯合,準備將曹萬順趕走,由自己接任師長。 陳誠不便直接出麵,便讓11師的參謀長羅卓英去搞串聯。關麟征為人心高氣傲,雖然瞧不起土匪出身的曹萬順,但也對陳誠背後搞得這種小動作很是不屑,認為不是大丈夫所為。所以當羅卓英找到關麟征說明來意後,關麟征當即拒絕了,並諷刺說:“我看陳矮子還不如曹萬順。” 羅卓英是陳誠的鐵杆親信,回去後當即原話匯報,陳誠氣得臉色發白,心中給關麟征記下了一筆。由於蔣介石對關麟征印象不錯,不久之後又將他升任11師32旅旅長,此時還是副師長的陳誠隱忍不發等待時機。 1929年初,陳誠擠走曹萬順如願當上了11師師長,他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報請蔣介石,推薦關麟征去新編第5師當副師長。 關麟征知道這是陳誠報複他,但卻無可奈何隻得上任。新編第5師的師長是陝西軍閥鄧英,這個師的地方色彩非常濃厚,高級軍官年齡都不算小了,24歲的關麟征跑去當副師長,受到了猜忌和不配合可想而知。幹了一段時間,實在無法開展工作的關麟征,隻得離職前往南京去見蔣介石。蔣介石倒也沒有怪罪這個學生,隨即讓其去張治中的教導第2師當團長。 陳誠當師長後,11師已經中央軍化,關麟征和胡宗南等人是黃埔一期生中少有的幾個旅長,結果陳誠搞了一出明升暗降,最終讓關麟征從副師長變成了團長,以關麟征的性格,他心中的氣憤可想而知,兩人也因此結下了仇怨。 黃維成了打擊對象 黃維 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,張治中的教導第2師立下不少戰功,關麟征表現突出,得到了蔣介石的多次嘉獎,升任該師第2旅旅長。 此後,關麟征和胡宗南、宋希濂等人,成為國民黨軍中擢升最快的幾個黃埔生。1937年,關麟征升任新組建的52軍軍長,1939年10月,關麟征升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,成為繼胡宗南之後(胡宗南於1939年8月4日升任第34集團軍總司令),第二個當集團軍總司令的黃埔生。關麟征和宋希濂(1941年11月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)都是最年輕的集團軍司令,兩人任職時都是34歲。抗戰期間,關麟征的表現還是不錯的,被稱為“關鐵拳”,這一點是要肯定的。 1940年,鑒於日軍控製了越南,威脅廣西和雲南邊境。軍政部長何應欽向蔣介石建議,讓關麟征率15集團軍進入廣西布防,不久之後,又調往雲南。關麟征去雲南前,蔣介石曾叮囑讓他和雲南省主席龍雲搞好關係,但是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,暴脾氣的關麟征和龍雲相處得很差,龍雲直接向蔣介石告狀。無奈之下,蔣介石隻得將關麟征的第15集團軍改編為第9集團軍,讓該集團軍駐防雲南邊境,遠離昆明。在這一點上,關麟征就不如杜聿明,杜聿明駐防昆明期間和龍雲關係處理得很好,當然,後來的“五華山事變”,龍雲被杜聿明狠狠的算計了一下。 在雲南期間,關麟征終於等到了報複老對頭陳誠的機會了,原來,隨著滇緬邊境日軍的不斷增兵,1943年初,蔣介石將中央軍精銳54軍調入雲南邊境,劃歸關麟征指揮,這個54軍是陳誠“土木係”的主力之一,該軍裝備精良,軍長是黃維,三個師長分別是第14師的闕漢騫、第50師的楊文瑔部、第198師的王育瑛。 見54軍劃歸自己指揮後,關麟征便有了徹底將這個軍吞並的想法,他派人時刻去查看54軍的內部情況,試圖找到突破口,很快,機會就來了。 當時國民黨軍後勤係統的腐敗已是公開的秘密,部隊的兵糧中缺斤少兩、摻沙子、發黴等都是司空見慣的操作。國民黨軍的各級將領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但是54軍軍長黃維卻是直脾氣,他直接給軍政部長何應欽發去電報,稱士兵們吃不飽,何應欽去電駁斥稱其他部隊都夠吃就你54軍不夠吃,黃維直接給何應欽寄去了一袋發黴的軍糧。 看到黃維寄來的軍糧,何應欽氣得發抖,當即派人去查黃維,調查的人到了54軍,黃維用粗茶淡飯招待,並說:“這比我的士兵吃得要好得多。”黃維這樣的態度,調查的人自然不會說好話,很快,他們就查出黃維挪用54軍的公積金,雖然黃維挪用的錢全部給士兵買了糧食,但是挪用這個事實是存在的,於是何應欽趁機向蔣介石告狀。最終,黃維被免去了軍長一職,調去軍委會當了中將高參,黃維極為氣憤,拒絕去重慶任職,寫了個辭職信回老家去了。陳誠很清楚黃維的為人,所以在1944年極力舉薦,黃維得以出任青年軍編練總監部的副總監。 關麟征作為黃維的長官,他如果力保,黃維是不會被免職了,但是關麟征怎麽會保陳誠的人呢?關麟征不僅沒有替黃維說話,反而在背後推波助瀾,指使手下散布對黃維的不利消息,最終如願讓54軍的軍長空了出來。 關麟征挾私報複,陳誠舊病複發 陳誠 黃維走後,在何應欽的支持下,關麟征報請他的親信,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張耀明去54軍擔任軍長。但是,54軍是陳誠的嫡係,怎麽會容忍關麟征插手呢!在陳誠的授意下,54軍的軍官聯名給蔣介石、何應欽寫去信件,指責關麟征借此吞並部隊。 最終,蔣介石選擇支持陳誠,將張耀明調離,由陳誠“土木係”的骨幹方天接任軍長,關麟征和陳誠的這場爭鬥,讓兩人的矛盾難以調和。 關麟征好不容易擠走了黃維,但54軍軍長卻還是“土木係”的人,這讓他憤憤不平。為了平衡,蔣介石幹脆把54軍調給了宋希濂的第11集團軍。 1944年11月,何應欽把持十多年的軍政部長,由陳誠接替。誌得意滿的陳誠在12月來到昆明視察,關麟征得知後,不僅不買賬,還專門從駐地跑到昆明,當著眾人的麵對陳誠說:“陳部長以後不要再封閉在土木這個小圈子了,連一個軍長的職務都盯住不放,如此,是成不了大事的。” 關麟征說完這句話後,看了一眼麵麵相覷的其他將領,揚長而去。陳誠當時在犯胃病,被這麽一氣,當場吐血不止,不得不離職休養了數周。 事後,杜聿明去勸關麟征這個陝西老鄉,說:“我們這些中央軍的人,應該團結一致,不要內鬥,不要讓雲南龍雲等人看熱鬧。”杜聿明的斡旋是毫無效果的,關麟征是鐵了心要和陳誠撕破臉,之後隻要是兩人同時在的場合,都是免不了相互指責甚至拍桌子。 關麟征在國民黨將領中算是比較能打的一個,相比他的陝西老鄉杜聿明、胡璉,關麟征性格比較衝動,這點倒是和也是陝西人的劉玉章有些相似。 在陳誠和關麟征之間,蔣介石肯定更為信任前者,陳誠是黃埔教官、浙江人,妻子譚祥是宋美齡的幹女兒,這可都是關麟征所無法比擬的。同時,在抗戰期間,關麟征和何應欽關係密切,這就讓蔣介石對關麟征有了猜忌之心。 1946年5月,何應欽失去了參謀總長和陸軍總司令兩個重要職務,不久後被蔣介石派去美國,擔任軍事參謀團團長;同年7月,關麟征被調到成都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教育長(1947年任校長)。由於陳誠已經成了大權在握的參謀總長,關麟征自然是無法掌握兵權了。 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 關麟征 1949年3月,在對軍校師生的一次講話中,關麟征口不擇言地說:“現在的情況是,一些軍政大員們像豬像狗一樣聽話,但卻毫無能力。而那些像獅子、像老虎的人,卻得不到重用,反而備受猜忌。” 關麟征口中的豬狗指的是劉峙、蔣鼎文這幫人,至於獅子和老虎,那就是他對自己不得誌的感慨罷了。 很快,關麟征的這番話就傳到了代總統李宗仁和下野的蔣介石耳中,李宗仁決定趁機拉攏關麟征,準備任命他為參謀總長。但下野後依然遙控局勢的蔣介石,卻不允許關麟征去當這個參謀總長,他甚至將關麟征召來訓話,不過為了安慰關麟征,蔣介石建議李宗仁任命關麟征為陸軍總司令。 等到關麟征終於就任陸軍總司令後,他發現根本指揮不了任何一支部隊,別說兵團司令,就是軍長、師長也不買他的帳。 1949年9月,關麟征主動請辭陸軍總司令、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等職務,11月,關麟征帶著家眷從成都飛往台灣。飛機在香港臨時停靠時,關麟征帶著家眷悄然下了飛機,從此留在了香港。為何關麟征不去台灣呢?台灣的省主席當時是陳誠,以關麟征的性格,怎麽可能去呢,更何況,去了以後想走可就難了,關麟征性格暴躁但是智商還是有的。 通過陳誠和關麟征的恩怨,就很好解釋劉玉章帶著52軍在台灣的遭遇了。陳誠在台灣期間,名義上的地位僅次於蔣介石,實際上的地位也排在第三,從後半生的履曆來看,他也算是一個風雲人物,相比之下關麟征就要落寞的多了。 1965年3月5日,陳誠因肝癌在台北逝世,年67歲;1980年7月30日,關麟征病逝於香港伊麗莎白醫院,年75歲。 回過頭來看,陳誠和關麟征的爭鬥是毫無意義的,這類爭權奪利的內耗在國民黨中屢屢發生,成為其敗亡的一大原因。是非成敗轉頭看,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陳誠在遺囑中閉口不談”反攻“,反而提及了祖國統一,晚年的關麟征最喜歡談的就是抗戰中的事跡,這些才是真正值得一談的。 |